![]() |
詠春堂 香港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
香港詠春資訊網站 |
||||||||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
|
![]() |
![]()
【小念頭】 「小念頭」是詠春拳的第一首拳套,其名頗有深意。詠春前輩正式為徒兒「開拳」之前,必諄諄以「小念頭不正,終歸不正;習武如是,做人如是。」訓之,意思是說,若果連開始一點小小的念頭也拿不定、守不正,那麼,將來必誤入歧途;學武如是的話一 定會學不好,做人如此也就難望出人頭地。 由於它是本門第一套套拳,所以鍛煉的都是本門的基本技巧。練習時寸步不移,是故除了手法外,其實也鍛煉馬步的穩固。 練習小 念頭時,應該注意每一招式的位置,好好掌握。此外,也要做到「點點清」,一招一式乾淨俐落,切忌含糊。除了要做到形式上的 要求外,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從練習小念頭的過程中領悟到如何「捨力」。學好詠春其中一樣要做到的,就是懂得如何捨棄自己的力量;反之,「蓄力」是詠春的大忌。 「捨力」是捨棄自己力量的意思,是把自己的力量完全放出去。只有這樣,才能有效地把力量 施加到敵人的身上,使其受到重創。而且,只有把所有力量捨棄,才不用跟對手鬥力,這是因為對手根本不能跟你比膂力,他便沒 有辦法用膂力勝過你。領會到「捨力」,方能練好「卸力」的法度,繼而做到「借力打力」。捨力分成很多個層次,而小念頭所鍛 煉的,是初步的捨力技巧,也就是手部的捨力練習。練習小念頭時,一招一式出手時都應輕柔,不帶半點剛勁,就像做柔軟體操一 樣。如此方能領略詠春的發力方法。 【尋橋】 「尋橋」是詠春拳的中級拳套,顧名思義就是「尋找敵人橋手」的意思。有人誤作「沉橋」,實因一知半解之故。 尋橋中的防守動 作佔了整套套路的絕大部份,當中包括常用的「轉馬膀手」,以及「踏步膀手」、「低膀手」等,其餘的就是「穿標指手」、「轉身攔手」、「問手」、「拍手」等動作。此外,尋橋中亦首次出現腳法,包括「正撐腳」、「橫撐腳」及「斜撐腳」。 它再不像小念頭一樣寸步不移,相反,更會出現上馬動作。「上馬」是詠春拳中重要的「馬法」,配合攻擊動作,就可產生「逼步貼打」之效,使敵人難以招架。詠春採用的「前箭後弓馬」 ,可以使詠春拳手在移動(上馬)時,能夠同時保持重心的穩固。因此拳手在上馬時,出拳的力度不但不會減弱,反之更因為配合了 上馬的前衝力而威力大增。到現在,外間竟還流傳著「詠春無腳」這個謬誤。 有一位同是習詠春的朋友說,他的一位朋友向他推銷 一種日本武術時,竟然用「詠春無腳」這個理由嘗試說服他改學那種日本武術。但其實如果那位朋友稍為見過尋橋,他一定不會用 這個游說方法。詠春拳不但不是不注重用腳,反而下盤功夫是極其重要的一環,亦是最高深的學問。下盤功夫練得不好,就一定練不好詠春。 【標指】 「標指」,是詠春拳的高級套路。 它之所以是高級套路,全因為如果習者對詠春的拳理沒有一定認識,及功力沒有一定基礎的話,根本就不能打出此套路中蘊含的精髓。用力不當則欠缺威力,對拳理一知半解則不但無法達到險中求勝的效果,反而會把自己置身 於險地。但標指手法如運用得宜,則殺傷力極大,且難以招架,故有「標指不出門」之語:意思就是標指不會隨便傳授,因為如果 授予資質平庸,或者根基不紮實的人的話,不但對他沒好處,而且反而會害了他;如果教給心術不正的人,把自己的武術用在不正之途,則會為害社稷。故標指從來都只傳給比較資深且心地正直的門人 。 標指拳套中九成以上都是攻擊手法,包含有遠、中、近的攻擊距離。練起來要瀟灑放縱,發勁柔韌;看似柔弱,實則凌厲非常,迅猛無匹。 練習標指的其中一個重點,是練習如何以「七節骨」發力。所謂「七節骨」其實是指三節指關節、腕關節、肘關節、膊關節以及整條脊柱,加起來實際上並不只七節。這些關節如能練至協調 地同時發力的話,即可練到「力貫指」的境界。此「力」並不是如空手道中「貫手」的指力,而是一種有如蛇縱身向前撲向獵物的 一種柔勁,由脊柱起貫徹整條手臂到達指尖。能運用這種勁力到極高境界者,不需蓄勢運勁而隨意把手臂向前一標,其指尖的勁力 已足可把兩、三塊瓦片彈碎。 |
![]() |
|
||||||||||||||